山东工业职业学院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索引: 生成日期: 2023-07-14 09:25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 信息类别: 依申请公开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2023 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做好部省共建职教创新高地“升级版”各项部署,五育并举,全面打造学校全环境育人新生态。紧紧围绕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奋力提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就业质量再上新台阶、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头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全面深入学习,引导全体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学校各项事业。

2.抓牢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实施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优化融媒体网络矩阵,推动高质量融媒体产品产出。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注重发挥“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等平台作用,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团日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加强干部队伍和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认真落实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坚持党管干部人才,选优建强干部队伍,加大年轻干部使用力度,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好2023年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提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推进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提升“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成效。全面落实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实行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制度、组织员工作例会制度,提升党务工作队伍履职水平,增强党务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和实效性,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4.做好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防境外势力的文化渗透,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从严管控校园内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动态排查意识形态风险,严格各类教材、教辅和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健全舆情研判预防预警体系,做好舆情监测,强化正面引导,提升师生网络素养,深化网络环境治理,稳妥管控和处置网上舆情。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监督,以建立政治监督活页等方式,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深化“严”的氛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纠正查处背离“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的突出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推动学校师德师风不断向好。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监督、聚焦教育教学开展监督、聚焦巡察整改情况跟进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做实监督,持续深化巡察监督,深化整改落实,强化成果运用。完善联动督办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做好上级和学校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加强廉洁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6.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协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新机制。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工程,开展弘扬黄河文化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突出文化育人功能,深化网络思政教育,着力打造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微阵地”。拓宽思政教育途径,深化国防教育、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涵式发展活力

7.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以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使命,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分类别建立多维度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推进“破五唯”,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激发师资队伍创造活力。建立多元学生综合考评体系,突出学业评价,适当增加学生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实践表现等在学业成绩评价中的比重;将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将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8.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学校质量与绩效管理体系,突出学校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打造“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标准科学”的质效管理体系。加强放管服改革,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意识,激发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加强财务管理,按照资产划转要求,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执行考核评价;落实财务治理任务,开展财务风险排查整治;实质开展内部审计,形成风险回头看全闭环;更新财务服务系统,建设智慧财务管理平台;持续资金效益挖潜,优化筹集资金渠道结构。优化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出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成效;规范资产配置和采购管理,完善项目库建设,确保项目储备池为实施项目的2倍以上,提高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实施依法治校达标行动,推动实现全面达标,争创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三、踔厉保A创优,大力提升办学质量

9.争创高水平专业群。发挥优势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和共享,打造“优势引领、骨干支撑、特色带动”的专业建设新高度。新增3-5个高职新专业。积极对接本科院校,力争扩大专本贯通联合培养试点1个。选育校内高水平专业群,力争2个专业群入选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全面加强2023年度专业发展考核,力争再获佳绩。全力申办职教本科专业。完成校本教材和全国冶金行业传承工程教材建设项目,力争2本教材获批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10.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全面启动校内双师型教师认定,确保“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80%。实施“技能大师”领航计划,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体系。实施“四个一”教师校企共育工程(每位专业教师至少参与一个教科研创新团队、对接至少一名企业工程师、对接至少一个合作企业、始终有至少一个教科研创新项目),进一步优化教师工程师教学团队,推进三教改革再上新台阶。

11.力争高端质量工程项目。全面完成提质培优及省高地“升级版”年度任务。凝练学校改革成果,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积极建设现场工程师学院,争取列入省级支持的50所高校。优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系,打造精品项目和典型案例。发挥教学竞赛示范与激励效应,力争国赛获奖1项,省赛获奖5项以上。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重点项目。争创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力争省级以上成果。力争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争办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2.提高科研管理成效。推进实施学校“科研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依托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有组织科研管理和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培育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发挥省国资资源优势,强化与驻地科技部门的沟通联系,与20个以上企业形成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力争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破百万。开展科研诚信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研究氛围和学术环境。

13.推进优质招生优质就业。制定与学校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招生战略策略,优化2023年招生计划,提升生源质量。分级分段加强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加大访企拓岗覆盖面,持续挖掘新一批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提供就业岗位数达到毕业生人数10倍以上。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台账,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就业统计工作。组织“线上+线下”大型双选会,双向发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8%以上。

四、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14.力争牵头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按照山东省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总布局,发挥专业行业优势,力争牵头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联合体。争创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转化与创新平台、岗位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员工生涯发展与职业体验中心。加强冶金职教集团与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联系对接,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大与行业龙头企业在信息共享、人才互通、就业实习直通等方面合作力度,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等取得新突破,着力构建具有专业发展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体系。

15.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完善国际交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举办职业教育双边对话、合作洽谈活动。引进和共建相结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和机构沟通合作,积极参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及“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深化山东与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建设。启动骨干教师境外培训和境外基地交流计划,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

16.提质增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优化调整继续教育招生专业,拓生源扩规模提质量,稳步扩大开放教育规模。培育继续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课程,打造继续教育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水平,扩宽培训渠道,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训,培育特色培训项目。依托劳模工匠学院,大力开展现代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培训。实施技术技能培训行动计划,力争2023届毕业生职业技能证书取证率达85%以上。协调开拓政府及行业企业资源,发挥二级学院专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实现社会服务创收大幅增长,提升学校社会服务水平。

五、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服务育人品牌

17.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健全体育锻炼制度,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要求,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岗位职责体系。畅通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专线等服务通道,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筛查,健全重点学生的心理档案。实行心理健康“周报告月排查”制度,辅导员每月遍访学生宿舍。建立与驻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定点心理危机快速反应、转介诊疗机制。健全家校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8.提升学生管理服务。健全完善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进一步细化学生在教室、食堂、宿舍和网络等公共空间的日常行为要求。持续开展纪律教育,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诚信教育,健全诚信档案。加强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建立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完善学业预警机制,为学业困难学生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覆盖新生入学、学籍、学历等全流程、动态化管理模式,全面梳理学生在校办理的各项业务,精简流程,推行网上办理。持续强化教育管理服务,打造服务育人品牌。

六、统筹科学谋划,加速优化办学条件

19.加速师资队伍提质增量。制定学校中长期人才规划,内培外引,储备本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2023年完成招聘硕士及以上人员50人。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评价的首位,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完善教师下厂锻炼管理办法,开展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培训,大力培育“齐鲁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新增省级各类教学名师3人、教学团队2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

20.科学规划构建校园新格局。围绕学校事业规划,科学完善校园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2号实训楼建设。优化校内道路,建设校内西侧路,建设中央步行道。完成1号公寓、科技楼保温、暖气管道等改造工程。加强用水设施改造,建成山东省节水型高校。

21.争创国家数字校园标杆校。深入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数字校园建设整体方案。建设泛环境教育教学,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建设校园大脑,让学校管理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师生员工办事“一键直达”。实施教学数字化转型,加大线上课程资源开发力度,整合虚拟仿真资源,持续丰富优化智慧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场景,构建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系。推动学校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利用效能,实现校园数据的“聚、通、用”。实现实训楼智能控制与管理,推进水电能源智能管控。实现数字校园、绿色校园达标。

七、确保校园安全,提高师生幸福感

22.抓好校园安全管理。以全面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为主线,形成学校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消防、实验室、食品卫生、校园欺凌等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守住学校安全一排底线。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师生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信息化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安全有序推进。在重点区域增设及更新人脸识别设施,统筹谋划整合现有多种系统。认真执行校园伤害预防和处理制度,避免发生蓄意或恶意伤害事件。强化校园警务室建设,深化校警协作。每月至少召开1次安全主题班会,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学生公寓管理,开展消防逃生演练。动态掌握学生行踪,严格落实请销假和校外住宿管理规定,强化学生实习过程安全管理。继续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23.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持续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开展福利权益保障和文体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弱、病、孕、家庭困难教职工和离退休同志。加强饮食、物业、修缮等服务外包业务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发挥伙食委员会作用,加强食品卫生全流程管理,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和需求。建立特殊学生帮扶体系,解决特殊群体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准确甄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畅通沟通渠道,完善“接诉即办”快速响应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师生服务成效。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运行,提高服务学生水平。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机制,倾听师生意见,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确保健康驿站有序运行,保障师生身心健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争创省级文明校园

 

版权所有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