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校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办公系统 | 访客系统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职教周】田间地头上的思政课: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感悟使命担当

2025年05月15日 08:37 王萍 点击:[]

当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化作山间无人机的轨迹,当书本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变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探索正在展开。近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师和无人机专业学生走进威海市环翠区初村镇乡村,开展“走出去,看变化,做服务,讲思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科技服务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理论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

走进山林间,见证科技赋能新图景

师生们来到威海市环翠区初村镇,这里曾因山区松材线虫病防治难题陷入生态治理困境。如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让这座山村焕发新生。在茂密的松林间,同学们亲眼目睹无人机通过热成像技术,快速识别染病树木;搭载高精度定位系统,精准吊运疫木。

思政课教师王萍现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她通过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挑战、解码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科技赋能的实践探索、青年在乡村振兴中书写青春答卷等专题,向学生开展使命担当教育。这堂思政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围绕“青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将理论知识与所见所闻深度融合。

发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实践

实践过程中,师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乡村林间,一场由学生主讲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微课堂吸引了众多村民。同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无人机在林业、农业中的应用,还手把手教村民使用智能设备。

绿水青山实现“科技变现”,无人机搭载热成像、GPS定位等技术,使疫木排查效率提升8倍,处置周期从1个月缩短至7天。曾经因病害受损的山林,如今借助科技力量焕发生机,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感悟实践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以前觉得思政课是抽象的理论,现在通过亲身实践,我真正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无人机专业大学生“飞手”小张同学发言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更推动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王萍表示:“将课堂搬到乡村一线,让学生在观察、参与和服务中感悟国家发展战略,这种‘行走的思政课’让理论‘看得见’、知识‘用得上’,真正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理论+实践”的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